“一带一路”,开辟全新发展模式
发布日期:2017-05-15 浏览次数:8036 Tag:“一带一路”,开辟全新发展模式|焊管规格|焊管批发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为我国培育出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我国钢铁企业推进产业海外布局,既是企业未来成长需要,又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因此,钢铁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正当其时。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视察,要求河钢“言必信、行必果”,将塞尔维亚公司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河钢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使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实现了全面盈利,扭转了其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积极响应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优秀代表,河钢有哪些收获?河钢国际化实践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哪些启示?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日前接受了《中国冶金报》、中国新闻网记者的采访,阐述了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
6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参观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
推进海外布局,既是企业成长需要, 又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钢铁产业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特征,全球化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于勇介绍说,综观发达经济体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一个国家或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既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过程,也是钢铁工业供给结构不断适应消费结构提档升级、产业链条由立足国内到国际化布局发展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工艺和技术,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最专业的产业工人和全新的绿色制造理念,在收购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钢铁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产业发展优势。
河钢旗下的南非PMC公司
于勇表示:“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国之后,如果一个钢铁企业没有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没有全球化的市场和国际化的战略伙伴,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未来,国际化将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路径。”他进一步谈到,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新日铁住金、美国钢铁公司等世界级钢铁巨头,都在进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他指出,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客户群体和资源配置体系,在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熟悉国际规则,从而有效弥补国内钢铁企业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在管理理念、经营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深化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钢铁企业走出去。客户结构是装备优势、技术优势充分释放的最大“撬动点”,未来,客户结构的调整将成为拉动产品升级的最大引擎。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延伸产业链布局,以高端需求来提升产品品质。
河钢德高南非开普敦DSP公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设立丝路基金,已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其中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于勇认为,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是通过经济实力来体现的。在此过程中,国有大型企业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现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为我国培育出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我国钢铁企业推进产业海外布局,既是企业未来成长需要,又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因此,钢铁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正当其时。”于勇说。
国际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国,河钢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一直将‘代表民族工业、担当国家角色’和建设‘世界的河钢’作为自身使命和目标。河钢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全球拥有自己的市场和客户,代表民族工业、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现影响力。这不仅是一个钢铁企业置身国内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体现,也是一个行业置身全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于勇说。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和责任担当,近年来,河钢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施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不断结出丰硕成果。目前,河钢在全球五大洲都有投资和合作伙伴,在110多个国家有战略伙伴和客户,海外投资总额突破70亿元。2016年,河钢海外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一。
河钢产业布局图
于勇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企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要想在国外陌生的商业环境中形成顺畅的商业流程,需要较为完善的企业营销和服务网络来支撑;二是如何适应国际规则,熟悉当地客户心理,融入当地市场。
“海外收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收购实体制造业,另一种就是软实力收购。收购像德高这样成熟的全球化商业网络,让河钢一举拥有了全球最大的钢铁营销服务网络、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先进理念、世界级的品牌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为河钢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于勇进一步解释道,“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往往把置办装备、扩大规模看成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欧洲发达经济体的钢铁制造业早已走过了这个阶段。在装备能力得到最大释放时,靠增强软实力来弥补装备的不足,这是后工业时代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当前亟须补上的一课。我们从海外收购过来的企业从装备上来讲远远不如我们,但是他们在管理流程的优化,包括产品档次、客户关系建立上,要超越我们一个时期或两个时期。”
瑞士德高公司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世界认识我们、接受我们,到我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这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现在,河钢海外收购、并购的目的越来越明确,即更多在能够真正带领我们快速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开展产业链横向并购和深加工链条垂直收购。未来,河钢会把欧洲的商业模式、营销环境、市场行为、客户关系,包括新技术、新理念,作为财富带回来,用来武装我们的企业,这比收获经济效益的价值更大。”于勇说。
走出去带来的绝不只是投资本身,还有对国家品牌的影响
于勇认为,“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迈向资本输出新时代。他说:“未来,中国在全球的输出应该是以资本和技术输出为主。‘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于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资本的积累、技术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经济体量的加大,以往一直沿用的低成本产品出口这条道路越来越难走了。与此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欧洲很多拥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并在当地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并没有完全丧失竞争力。这些企业的生存问题,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激发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机遇。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等措施,让这些企业恢复活力,对双方来说是互利共赢的。”于勇表示。
“近年来,河钢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我认为要归功于共赢的理念。河钢收购的初衷就是要共赢,让被收购企业越来越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通过资产增值获利,更不仅仅是为了转移产能或是占有资源。”于勇谈到,河钢对海外公司管理明确提出“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要求。以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为例,该公司一直按照3个本地化模式进行管理。同时,河钢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绿色制造和全球最大营销服务网络的优势,加强成本控制、工艺改善和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日常生产经营则依靠当地员工。公司有5000多名员工,常驻塞尔维亚的中国员工仅有15人。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
于勇说:“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成长性和顺势而为的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培养出自身的竞争力。在布局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大型企业成功走出去,其意义绝不仅仅是该企业在海外拥有了更多资源、客户,以及更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立足,把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品牌形象树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