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回升复产冲动难抑,人员安置、债务处理进入最“较劲”阶段
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地方去产能迎半年考。《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务院要求,近日多个省市区密集部署,全面开启自查。作为首要督查重点,煤炭、钢铁去产能在今年5月初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几无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回升之下企业复产冲动难抑制,在经济下滑、财政收支压力下地方去产能积极性似在减弱,而且人员安置、债务处理面临巨大压力。业内人士建议,需统筹好去产能与稳增长的平衡,加快培育新动能。同时,尽快出台处理债务等具体措施,缩短奖补资金到位时间,提高额度。
进展地方去产能迎半年考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开展第四次大督查。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6月份以来,黑龙江、湖南、吉林、浙江、贵州、西藏等多个省市区密集进行具体部署,下发任务分解清单,目前已经全面开展自查。按照要求,7月5日前要将自查情况上报,7月中旬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
此次大督查的首要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去产能。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今年要压减5000万吨左右钢铁产能,退出1.5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淘汰、停建、缓建5000万千瓦以上煤电产能。
黑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将引导退出煤炭产能442万吨,其中东北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再退出2个矿井240万吨产能。此外,还将淘汰炼铁和水泥熟料产能45万吨和54万吨。今年6月30日前,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而“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将全面完成610万吨炼钢产能、2522万吨煤炭产能压减任务,并力争压减更多“僵尸企业”产能。
内蒙古也在近日印发煤炭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区煤矿数量控制在550处以内、产能13亿吨左右。《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则明确,有序实施煤电“去产能”,通过持续关停小型煤电机组(250万千瓦)、持续整治分散燃煤锅炉,积极淘汰落后耗煤产能。
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作为首个向国务院签下压产能责任状的省份,今年河北去产能工作则进入最为较劲的阶段,要压减炼钢1562万吨、炼铁1624万吨;退出煤矿产能742万吨。到年底实现全省钢铁产能压减到2.45亿吨左右,企业(厂点)压减到100家以内。
“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在此前5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协会人士也告诉记者,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没有悬念。
挑战价格回暖助推复产冲动
“目前钢铁市场形势好转,吨钢利润在五六百元左右,未来一段时间,大家预期也不错,去产能积极性不高,都在想办法保住自己的产能”。河北某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透露。
这并不是个例。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经济形势特别是资源类产品价格回升,东北一些列入关闭计划或被限产的产能开始改造提升产量,部分已经停产的项目出现了“复产冲动”,少数国企甚至有将工作重心从改革向产能扩张转变的冲动。
一位国有钢企负责人坦言,国企改革是当前“头等大事”,但作为企业,生存、盈利是真正的第一任务。过去一段时间企业亏损严重,因此在市场好转时,抢抓生产补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煤炭企业也有复产的迹象,不过与钢铁相比,煤矿停产时间较长,井下设备、设施和巷道变化大,复产难度更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河北省钢铁协会秘书长王大勇等认为,经过近年来持续推进去产能,原来闲置的、水平相对较低的产能,该去的已经去了,剩下的多是在产的、水平相对较高的,而且随着钢铁、煤炭等市场价格回升,企业去产能积极性在减弱。此外,一些地方反映,由于钢铁等去产能所涉及行业多为地方支柱产业,企业停产或破产将进一步增大经济下滑、财政收支压力,需统筹好去产能与稳增长的平衡,加快培育新动能。
格润德作为
方矩管、
镀锌管、
焊管、
直缝管等产品的优秀制造企业,许多业内人士也警示,尽管近期全国经济形势出现向好趋势,复苏能否持续仍具很大不确定性,国企改革决不能因此而延缓,重新陷入“市场好,改革停”的怪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