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8273128916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推荐产品
  • 焊管

    产品材质:Q235B

    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价格¥电议

  • 镀锌管

    产品材质:Q235

    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价格¥电议

  • 直缝钢管

    产品材质:Q235-Q345

    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价格¥电议

  • 方矩管

    产品材质:Q235-Q345

    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价格¥电议

[返回上一页]钢材动态
曹远征:中国钢铁 并不是傻大黑粗没有效率的行业
发布日期:2016-08-18      浏览次数:12191      Tag:湖南焊管厂家|焊接钢管价格|焊接钢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中国世纪论坛中国钢铁钢铁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之中,“去产能”任务迫在眉睫,而钢铁行业首当其冲。
        8月16日,观察者网受邀出席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的2016“世纪中国论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在论坛上,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中国钢铁并非大家认为的“傻大黑粗”没有效率的行业。
        “如果过快的去产能,就意味着过快的去杠杆,金融部门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但如果不去产能,这个杠杆又维持不下去,变成一个两难的选择。这个两难的问题是当下宏观政策讨论的核心问题。
        曹远征在论坛上作演讲
        他同时表示,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为中国的钢铁产业和其他基础行业带来一个持续经营的环境。他列举了水泥产业去产能的经验,指出中国的钢铁并不是“傻大黑粗的没有效率的行业”,钢铁产业的成本全球最低,只要去掉富余的产能,使剩余的产能发挥作用,钢铁行业还能持续增长。
        以下为曹远征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世纪论坛,大家知道中国经济下行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个下行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趋势性的?其实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它是中国经济阶段发展变化的一个结果,是个趋势性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变成必然性的,我们的研究结构支持伍晓鹰、刘世锦他们的看法。但是退一步来说,即使支持这种看法,操作是什么样的,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补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观察者网注)来说的话,三去中间去杠杆、去产能、        去库存中间是有先后顺序安排的,如果同时去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去产能意味着经济的衰退,如果快速的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加大,这中间如何协调、如何安排?
       特别注意到中国的所谓产能过剩的行业集中在技术部门,而技术部门又是中国负债最高的部门。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基础产业发展。我们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产能的高负债形成是怎么形成的,第二怎么来进行这样一种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就是说去杠杆、去产能怎么合理安    排,当然第三个跟伍晓鹰讨论的问题是一样的,如果都去光了还叫什么经济发展,换言之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前景在什么地方。
       为何要去产能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形成,回顾一下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基础产业这是一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大家说的重工业,它的这样一个增长是跟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一致的,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是高度一致,出口导向型。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钢铁产业的产能增长,你会发现90年代以前每年增加数百万吨。进入本世纪以后,90年代末期以后,每年增长3000万吨,如果你观察一下这个数据,会发现在90年代钢铁产能的增长跟出口增长是高度一致的。中国的出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是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转向工业产品的出口,是钢铁产品大幅增长的原因。这现象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到2004年中国的钢铁开始出现绝对过剩。
       2004年钢铁的表观需求少于钢铁的产量,它表现的一个特征就是中国钢铁从2004年第一次出现净出口,除了满足本国需要以外,开始净出口。这意味着钢铁的产能开始出现了过剩,政策也高度吻合,2003年,中国提出产能过剩要进行控制,面对部门首当其冲的就是钢铁产业,包括电解铝、水泥。
       当时处理不可谓不坚决,大家想想2005年的铁本事件是什么事件,不就是民营钢铁企业为了发展钢铁。政府说不行,产能过剩了,你应该下去,人家不下,经济手段控制不了,就是行政手段,强制解散。
       但是从那开始大家可以看到,从2003年第一次产能过剩的调整文件出现一直到现在,十年间五个文件都说要进行产能过剩的调整,而且范围越列越广。但在这十年间我们初步算了一下,在十年间钢铁产能增加了2.7倍,电解铝增加了7.8倍,水泥增加了1.9倍。
       那么出现了一个悖论:为什么越调越多,越多越调,其实很简单,当市场在、需求在,产能是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的。
       如果你限制它的产能发展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它有投资有收益有销售,那为什么要限制它?这是我们说在金融危机前的股市,你想限制也限制不住,因为它有市场。
       那么金融危机后是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就是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2010年开始中国出口增速30%,从那以后持续下滑,去年负增长,今年负增长。
       像钢铁、水泥包括各个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我们想强调的这个产能过剩表现为绝对过剩,因为中国的基础产业产能是受全球部署的,是为全球准备的,当全球总需求不够,那么产能过剩就是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展望未来是不是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有个假设,是不是这个需求还会在,世界经济是否会复苏?我们注意到似乎金融危机8年过来,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变得越来越渺茫,世界经济似乎出现了一个低增长、低通胀,伴随货币政策以低利率为代表的这种低通胀、低利率货币政策。
       那么正因为这个需求可能是在长期中间不会再出现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世界经济由此可能进入长周期,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现在很可能进入长期停滞状态。而长期停滞状态中间也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新片面,比如说现在地缘政治的这种问题出现是跟其有关的,这个趋势好像不是一天两天的。这样的话我们说依靠国际总需求的提高,依靠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它决定了中国基础产业的产能变成绝对过剩。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动用了四万亿扩大国内需求,确实也使我们的基础产业产能维持了一段时期,而且也很火爆。那么这个政策还能走下去吗?我们发现也走到头了。
       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地产。我们看到2014年大概是历史性的拐点,这一年中国的房地产按城镇人口来算,户均超过一套,人均超过30平米,这就是所谓历史需求的高点。过了历史需求的高点它就会往下走,不会再往上走了。
       尽管我们看到大中城市的房价还会涨,但是房地产已经回归它的住宅需求了,大中城市为什么会涨,是因为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机会,是人口的机械流入引起的上涨。而你看看三四线乃至更小的城市,现在量价齐缩,而且变成去杠杆、去库存的核心问题。如果说类似像这种行业的峰值就意味着,再靠动员国内总需求来维持过剩产能这个路子也走到头了。那么从历史上来说去产能就变成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客户服务热线

18273128916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