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缝管厂家了解到,截止29日,11月钢价走出快速、大幅下跌的态势,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月环比下跌14.13%,分品种看,长材价格指数下跌14.64%,扁平材价格指数下跌13.45%;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月环比下跌14.21%,跌幅超出预期。展望12月钢铁市场,虽然会有间歇性超跌反弹,但贸易商信心难以扭转,市场运行态势难见根本性改变。
钢价的大幅回落,是多重压力所致,短时间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是宏观预期悲观。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见,2018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10月份,一定规模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7%,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如果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接近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过的事。10月汽车销售238万辆,同比下降11.7%,连续四个月下滑,今年或迎来28年来首次负增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之事。广交会出口订单数量仅增3%,而来自美国的订单数量锐减了30%,这是广交会有史以来最差的增长记录。前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仍处于低位徘徊;基建投资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3.7%较低水平。
二是环保限产取消“一刀切”,供给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居高不下,加大了冬季的供给压力预期。由于不搞“一刀切”,企业和地方政府增加了与环保部门博弈的筹码,因此,企业纷纷不限产,或少限产。据钢联调查的247家钢厂,29日当周日均铁水产量仍有221.80万吨,同比高出13.02万吨,月环比日均产量也只下降不到8万吨,而钢联调查的短流程企业产能利用率仍高达68.68%,同比高出6.78个百分点,相当于日均多出2万吨左右,两者加起来,同比一天多出15万吨的产量。绝大多数钢厂的意识形态仍停留在这几年的难得的赚钱中,观念的改变,需要再次出现底线风险冲击。因此,大幅减产还需要时日。
三是防范冬储压力,把风险前置。2018年春节前,许多贸易商都做了冬储,钢厂开足马力生产,而需求启动推迟,导致库存快速大幅累积而出现压力剧增,乃至亏损甩货。相较于年初的冬储价格,远低于11月上中旬的价格,因此,贸易商积极抛货,使得合意冬储价格不断指引现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贸易商无意冬储。
四是定价模式出现新变化,远期现货定价不断引导市场预期走低。一些聪明的贸易商,发明了一种远期现货销售模式,针对特别厂商的某品种规格,不断给出远期不同时点的不同销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市场预期持续走低,打破了钢厂定价模式。
五是期货市场的轮番打压,加速了现货市场下跌。期货市场先是打远月螺纹05合约,然后打01合约,再打焦炭、焦煤,最后打矿石,轮番做空,交互下跌。特别是原燃料价格下跌,钢材的成本成了“楼梯”一级一级的下行,也进一步打开了钢价下行的空间。
六是外围利空因素共振,助推了期现市场下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尤其是原油价格大幅下行,与国内期现市场形成共振,加剧了悲观情绪,进而传导到期现市场加速下跌。
然而,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钢价综合指数下跌了661.34,螺纹指数跌了768.3,兑现了绝大部分悲观预期。特别是,这段时间里,在产量仍然高企的背景下,库存却不见增加。11月钢厂和社会钢材总库存降了44.56万吨,钢厂和社会螺纹库存降了23.24万吨。钢联调查的建筑材的成交量,在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11月日均成交量接近16.5万吨,也不见显著下滑。
另据统计,截至11月28日,多地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11月累计项目达1721个,总投资10135.47亿元,房地产的新开工和施工面积都还有不错的增长,对短期需求仍有一定的支撑。与此同时,钢厂减产、检修也已逐步提上日程,逐步缓解钢价进一步下跌压力,间歇性超跌反弹随时可见,但反弹力度取决于限产幅度。
总之,12月钢铁市场,由于此前大超预期的快速、大幅下跌,信心普遍遭受极大的打击,在供需两端没有显著的不对称利好出现,钢价虽有反弹但要扭转态势仍面临压力。